張曼玉,我只要自由與愛情

她曾經演過75部電影,她曾經當過15次影后,所有美好精采的風景,她都看盡。可是,為了自由與愛情,張曼玉寧願坐地鐵買菜去,只因為那是她最甜蜜也最快樂的原因。

採訪撰文/楊茵絜 圖片/Getty Images(Yoshi Omori)


八月的倫敦,已經進入有點冷的季節,地上像是鋪著一層由黃色與綠色落葉交疊而成的毛毯,16歲的女孩穿著她剛買到的黑色緊身褲跟一雙漂亮的細跟高跟鞋,踩得地上都發出了悉酥的聲音。她正要去書店打工,沿著泰晤士河走著,河面都映照出藍天白雲,粼粼地閃著陽光金黃色的光圈。她走過了各式各樣的人身邊,街頭賣唱的、前來旅行的、正在咖啡店裡頭聊天嬉鬧的、正在擁吻的人們。可是,她並不在意他們在做什麼,因為她正在走著,走到她要去的地方。

28年之後,她在北京。女孩儼然已經成為女人,為了工作與愛情,她已經先後從倫敦、香港、巴黎,又到了北京。坐在首都的地鐵上,上頭人擠人,很多人看見了她壓低了帽子,扶著門桿準備下車,忍不住滴咕起:「哎呀,那是不是張曼玉啊?」她偷偷地笑了笑,跟他們說:「噓!求求你別說。」張曼玉還是在走著,走到她要去的地方,就跟她說的一樣:「我的目標是永遠不停止前進,一直到人生的盡頭。」

女孩成了最佳女主角

從女孩變成女人的這些年,張曼玉不單單只是像個燕子一樣地,飛向她要去的城市而已,她實際上已經拍過75部電影,拿了至少15個最佳女主角獎。

哪怕是《警察故事》,她與成龍一起演出武打戲,讓她一打成名,也讓她感受到拍動作片的壓力;哪怕是《阮玲玉》裡的模樣,在關錦鵬的鏡頭底下,一會兒用黑白底片拍出當年張曼玉青澀的臉龐,一會兒在結局裡,她演出阮玲玉慢慢地將安眠藥與白粥和著,緩緩吞下,安靜地迎接死亡;哪怕是《英雄》裡,張曼玉與梁朝偉,兩人悲壯地站在懸崖上,用一把利劍刺走兩人的生命。

張曼玉從人們口中說的「花瓶」,早就轉成了一個擁有不同面貌的女人。

M.C.(Marie Claire):妳有想過要再回來大銀幕嗎?所有的影迷都很期待妳再回來演電影呢!

張曼玉:很不幸地,我真的沒有想要拍電影。這就是為什麼不管找上門的片酬有多高,我都沒有被誘惑。不只是因為沒看到喜歡的劇本,我現在也很享受我的人生,還有我的自由權我想,在75部電影之後,我終於得到自由了!

M.C:.:如果碰到好劇本,想要復出的話妳會想演什麼角色呢?

張曼玉:如果還要再復出演戲的話,我會很想要在喜劇片裡面演上一角,而不是那些太過戲劇化、或者太悲傷,成天都在哭哭啼啼的片子。

M.C:妳印象最深的電影場面是什麼呢?

張曼玉:電影生涯中,讓我印象很深的有《英雄》裡頭很多大場面,還有一些我跟成龍合作拍的片子,動作片對我來說是最困難、壓力最大的。

M.C:那麼,電影,對妳而言,是興趣還是工作?

張曼玉:嗯,電影呢,一開始對我來說,這是一份工作,然後慢慢地,它變成了我的興趣。這就是為什麼現在如果電影不夠吸引我,我就不會想拍,因為我不是只為了維持工作或者為了拍片而拍戲的。

M.C:妳會入戲太深嗎?

張曼玉:我會嘗試演戲時,不要停留在扮演的角色上面太久。可是,那些角色的情緒還是會影響我的生活,有時候我會因為戲裡角色遇見的狀況而沮喪、煩惱。

M.C:妳的好演技,對於自己的人生有幫助嗎?

張曼玉:實際上,現實生活中,我是一個很糟糕的女主角所有我的情緒都會表現在我的臉上,還有我的肢體語言。人們老是可以很輕易的發現我的感受。可是好笑的是,也許我很容易外顯的情緒,最後卻幫了我演戲。有時候,我也搞不太清楚自己。

DJ,音樂放大聲點

英國女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,曾經在長篇小說《海浪》的前頭,有一段寫于1940年11月3日的日記,裡頭寫著:「今天的霧有中古世紀感覺。我很快樂可以不用再賺錢;回到 P.H. 突然文思泉湧的寫作;我很高興的說,這是一塊小畫布。哦,那種自由──」張曼玉當然跟吳爾芙大不同。可是,她們擁有一樣對於自由的想望,比如說自由地書寫、自由地思考、自由地過生活。

M.C.:妳每天早晨會做的第一件事情是什麼?

張曼玉:每天早晨起床,我喜歡打開窗簾,然後花一點時間,看看那一天會帶給我什麼不一樣的驚喜。

M.C.:現在的興趣是什麼?

張曼玉:我的興趣,可以是各式各樣的事情,從到處找朋友、待在家裡面聽音樂,看電影,這全都要看當天的心情。喔,還有,天氣真的會改變我決定那天的行程。

M.C.:妳都怎麼度過一個人的時間?一個人的時候,妳會做什麼事?

張曼玉:我很珍惜自己一個人的時間,雖然說,當然,我也很喜歡跟我愛的人們在一起相處。但是,當我一個人的時候,這是我唯一可以為自己做點事的時間。我喜歡慢慢地寫 Email,特別是寫給我的好友與家人的私人郵件。有時候在家裡頭待著,用好奇心跟興趣,為我自己開創一個新的案子,那也很棒。或者,有時候,我只是坐下來,然後寫下我對某些事的想法跟一些感想。還有,我非常愛把喇叭開到最大聲聽音樂!完全不必擔心會吵到別人-這才是最奢華的享受啦!

M.C.:妳怎麼看待責任與自由?

張曼玉:沒有長期的承諾就是自由。我可以選擇我喜歡做的事情,還可以選擇什麼時候要做。對我來說,最大的責任則是我該怎麼持續地成長,以及,該怎麼當一個更好的人。

沉潛的自由鳥

去年的一年裡,張曼玉去了很多地方,她讓自己不斷成長的方式,就是一直前進,並且用獨特的眼光,去觀察世界怎麼呼吸。身為一個上海人,在香港出生,在倫敦長大,再回到香港重新出發,接著又去了巴黎、倫敦居住,然後現在,她在北京唱起了自由的歌曲。張曼玉,用旅行紀錄世界的軌跡。

M.C.:去年一年,妳有去過什麼地方旅行嗎?

張曼玉:去年一年裡,我去了東京、紐約好幾次,當然還去了倫敦跟紐約。然後,去年夏天,我在美國境內到處旅行,還去了歐洲不少新的地方,像是愛丁堡、慕尼黑、以及冰島。

M.C.:可以告訴我們妳居住過四個城市,譬如香港、倫敦、巴黎、北京,在妳眼裡,是什麼樣子呢?

張曼玉:香港—方便、狹小的城市總是比較容易生活,而且這是最讓我覺得像家的地方。

倫敦—我喜歡英國人,還有他們的幽默感。他們總是很好笑,而且非常誠懇。雖然天氣真的很煩人!

巴黎—我在這裡有很多朋友。這是一個我酷愛在這裡散步或者騎腳踏車到處走的地方,在這我可以做一些『正常』的事情。

北京—我發現這個城市很讓人興奮!到目前為止,我仍然很愛北京這個特點—每一次來,妳都可以發現新事物、認識很多有趣的新朋友。
   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祈修 Magg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