文/吳若權

1986年五月,我從憲兵預官退伍,退伍前一天還穿著紅短褲帶著弟兄跑五千公尺,有始有終。一年十個月風雨無阻的長跑,治好了我的鼻竇炎宿疾。雖然有人認為當兵時不摸魚,認真而持續做一件事情的人是個「笨蛋」,但笨的人總有他意外的收穫。

從一入伍,我就給自己下了一個「脫下軍裝就要穿上西裝」的急急如律令,一天都不可以等,所以大約從退伍前兩個月開始,我就積極找頭路,大概是小時候家裡窮,我心裡面只有一個趕快賺錢養家的念頭。

八0年代,當然沒有什麼104人力銀行,對一個沒有家世背景的年輕小夥子而言,找工作,唯一途徑好像就只有買報紙用紅筆畫圈圈。

打開報紙人事廣告,當時幾乎是電子產業的天下,但我聽過有一個美國人寄出三千份履歷,還得不到一份工作的人間悲劇,對這些登報找人的公司,我也無法一一清查底細,因此決定放棄這種「傳統」的方法,反其道而行。

我一方面向比較早進入職場的學長和女同學探聽,一方面努力讀《天下》、《財訊》等一流的財經雜誌,注意看裏面報導了什麼公司,訪問過哪些人,然後挑選出我有興趣的三十三家企業,從食品、航運到高科技都有,也不管它們有沒有在徵人,主動寄出履歷表。
 
給他們想要的

進去一家我對它有足夠了解的公司,具有有魅力的企業文化,以及讓我成長的空間,這是一個美好的夢想。

那段時間天下文化剛好出版魏特利博士的經典之作《樂在工作》,我讀之再三,學會成為社會新鮮人的第一件事就是:積極樂觀。很多人以為我天生如此,我的朋友通常用「開朗」、「樂觀活潑」來描述我的個性,但他們不知道我同時也擁有悲觀的靈魂和低度的自信,我深怕失敗,所以從來不敢停止努力。我相信佛家說的,人生是無邊苦海,對一個隱性的悲觀者來說,「積極樂觀」是改變自我和人生態度的一大步。

根據我的判斷,那些會被雜誌挑選來做報導的,不是已經具備規模的大企業,就是正在成長、前景無限的好公司,而我的人生目標不就是進入這樣的公司學習,完成「樂在工作」的夢想?

這套積極樂觀、主動出擊的「吳若權覓職法」,有點類似直效行銷,鎖定目標,設身處地想像對方想要的,然後給他們所要的。但學校並沒有教這門課,也沒有高人指導過我,只能說我似乎是個「天生好手」。

當然,要說我實在不知天高地厚也可以,不過結果出乎意料的成功,我竟然得到了三十二家公司的面談機會,一一去面試過後,又得到了三十一個工作機會。

三十二分之三十一的機會,命中率幾乎百分之百,近乎全壘打了,而且每一家都是叫得出名號的大公司。一退伍就找到三十一個工作,天底下有我這麼幸運的傢伙嗎?


吳若權與你分享:大公司與小公司
  為什麼我執意選擇大公司作為我職場生涯的出發點?我想這和我的個性有關。
  大公司和小公司其實各有優缺點,大公司可以從蹲馬步開始,按部就班訓練新人,你將見識到何謂宏觀的視野和大家風範。有朝一日學成下山,即是高手。
  在小公司,一個人必須抵十個人用,半年調換一個部門。往好的一面看,好像大力水手吃了菠菜,立刻長出十倍力氣。以我的同學為例,當我還在IBM當基層員工,慢慢受訓的時候,進入小公司工作的他,半年之內已經跟著老闆跑遍歐洲美國,十八般武藝樣樣粗通。 但是有機會接觸十八般武藝是一回事,但能否吸收、統合,有效的整理,化為綿綿不絕的內力,還要看個人的消化系統。最怕的是學到一堆花拳繡腿,以及亂七八糟的招式,日後反而要耗費相當大的能量去修正、轉換。
  但是經過一番歷練後,現在的我認為進大公司和小公司的差別並沒有那麼大,重要的是個性合不合適,以及個人的學習吸收能力。

(本文摘自天下文化即將於4/29出版的吳若權新書《其實,我這麼努力》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祈修 Maggie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